甲骨文让MySQL变成了封闭平台

ySQL更是逐渐扩大市场,推出受市场用户欢迎的5.5版,但随着甲骨文收购了Sun,MySQL二度易主,MySQL社群担心甲骨文封闭而纷纷出走,Michael Widenius因而推出了与MySQL相容的MariaDB,而MySQL原有高层则成立了SkySQL公司,与甲骨文主导的MySQL进行市场竞争,由此如今MySQL最被广泛使用的是2010年5.5版。

对于Google来说,早在MySQL 4.0版时就开始采用,在开发出BigTable档案系统前,很多服务都使用MySQL。直到现在,Google仍有许多MySQL数据库,其版本横跨了从4.0版到较新的MySQL 5.1版。尽管如此,未进一步提及Google数据库迁徙的详情,但对MySQL的观点上看出,Google用MariaDB取代MySQL背后的考量。

MySQL的优点是简易查询的效率较高,通常能以小于500微秒时间回应,此外,MySQL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据储存层InnoDB,安装与操作都相对容易,同时也有许多网络学习资源可供利用。缺点是不擅长应付图形数据(Graph Data),而且大量执行ID generation功能时效率慢,特别是收购MySQL的甲骨文注重华丽的新功能,而忽视了MySQL的稳定性与整体效率。

另外,甲骨文主导下的MySQL适合用管理小于1.5TB的数据,或大量数据的后端备份系统。较少修正来自使用者、开发社群对新功能的需求,虽然MySQL是开放源码的数据库,但甲骨文让MySQL变成了封闭平台。

正如之前谈到,MariaDB虽然MySQL是同源所生的程序平台,但运作的理念却不同。MariaDB是由Michael Widenius领导,并囊括了许多最初开发MySQL的开发人员,创立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甲骨文的控制。它采用了新的存储引擎,并兼容MySQL 5.5版本,目前的MariaDB 10.0版建立在MySQL 5.6版本的完全复制版本(Fork)之上。

随着甲骨文在2010主导了MySQL之后,有逐渐将源代码封闭的倾向。

因此,开源码社群以MySQL为基础发展出了MariaDB的分支,希望维持开放源码的特性。

随着MariaDB和MySQL到目前为止其数据格式可以互通,导致许多企业都有将数据库系统转换的计划,例如,维基百科早已将数据库从MySQL换成MariaDB。